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 » 金融知识进校园 消保宣传剪掠影—-中国银行乌鲁木齐市分行积极开展“进校园”活动

金融知识进校园 消保宣传剪掠影—-中国银行乌鲁木齐市分行积极开展“进校园”活动

资源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16日电(徐轶群)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提升青少年对非法借贷机构、非法金融活动的甄别抵制能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理财观,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中国银行乌鲁木齐市分行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力争让同学们树立防范金融诈骗的意识和理性的消费观念,形成争做合格金融消费者、理性消费者的良性金融生态。

  3月14日,中国银行乌鲁木齐市分行与乌鲁木齐市75小学联合举办了“新新学子话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中国银行以金融知识讲座的形式,为该校五年级100余名学生上了一节金融知识大讲堂。

  在金融知识宣讲课上,中国银行工作人员通过PPT展示和现场答疑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消费者八项权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人民币知识普及等金融知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

  “请问,哪位学生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哪一天?”当中国银行工作人员提问时,台下100余名学生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等待回答问题。“每年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市75小五年级(4班)的杨嘉语响亮地回答道。“回答完全正确。”中行工作人员为杨嘉语送上了小礼品——小电风扇。

  在现场,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行工作人员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如何辨别电信诈骗、如何有效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学生们认真聆听,踊跃提问,并积极分享身边防范电信诈骗的例子,课堂现场气氛活跃有序。

  “我妈妈曾经接到过陌生来电,对方说我妈妈中奖了,当时我妈妈就意识到是诈骗电话,便果断地挂断了。”五年级(4班)的林欣跟大家分享了身边电信诈骗的例子,同时,她说:“通过这次讲座,我了解到了电信诈骗的危害性,以后个人信息不能随意透露,不能下载来历不明的链接。”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还向学生展示了如何识别真假币的方法:看安全线,看水印,摸盲点,摇晃纸张等。五年级(3班)的李建彪开心地说:“通过今天的金融大课堂,我知道了如何识别人民币,如何分辨电信诈骗,还知道了消费者享有的八项权益,回家后,我要分享给父母听。”

  事后,工作人员还向学生们发放了“中小学生防骗知识手册”,提醒学生们在使用手机及网络通讯时应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警惕网购退货诈骗、游戏装备诈骗,并告知若上当受骗要第一时间报警,把损失降低到最低。

  本次宣讲活动共发放宣传折页100余份,讲座受众学生100余人次。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让同学们学习到相关金融知识,更让同学们树立了防范金融诈骗的意识和理性的消费观念,形成争做合格金融消费者、理性消费者的良性金融生态。

  中国银行新疆区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坚守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围绕奋力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目标,发展、传播“以客户为中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理念,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落实到产品、渠道、数据和服务的全流程,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融入该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中。

【编辑:张家伟】

2023-03-16

搜索